劳动保障

未协商降薪怎么办?

时间:2024-05-10 17:40:41 浏览: 分类:劳动保障
您的位置:法头条 > 劳动工伤 > 劳动保障

员工遭遇未经过协商的降薪行为时,应首先了解自身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用人单位单方面降低劳动者薪资需遵循法定程序或基于双方协议,否则构成违法,员工有权要求恢复原薪资水平或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未协商降薪怎么办?

1.劳动合同约定: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工资待遇是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之一。一旦签订,未经双方同意,任何一方不得单方面更改合同内容,包括降低薪资。

2.变更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这意味着,未经员工同意的降薪行为缺乏法律效力。

3.特殊情况处理:在企业经营困难等特殊情况下,虽然《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调整劳动者岗位或薪酬,但此操作仍需与劳动者协商,并且应当符合合理性原则,确保调整后的薪酬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第三十五条、第四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七条、第五十条关于工资支付的规定。

地方性劳动法规及政策,如《最低工资规定》等,具体规定了最低工资保障。

未签劳动合同,如何证明劳动关系并维权?

1.收集证据:劳动者首先需要收集能够证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的各类证据。这些证据可以是直接或间接表明劳动者接受单位管理、为单位提供劳动、从单位获得报酬等事实的材料。

2.证据类型:

工资支付记录:包括银行转账记录、工资条、支付宝或微信转账记录等,显示用人单位定期向劳动者支付工资。

工作证件与通讯记录:如工作证、员工牌、电子邮件往来、工作群聊记录、公司内部系统登录信息等。

工作成果与任务分配:完成的工作项目文档、会议纪要、任务分配邮件或信息等。

同事证言:同事的书面证言或口头证言,证实劳动者的在职情况。

社保缴纳记录:如果单位有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该记录也是重要证据之一。

3.法律途径:收集充分证据后,劳动者可先尝试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争议。若协商不成,可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直接申请劳动仲裁,甚至提起民事诉讼。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七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这一规定确认了即使没有书面合同,实际用工也构成劳动关系。

2.《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进一步细化了认定劳动关系的条件,包括:(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2)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3)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的案件范围,包括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劳动者因此类争议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

通过上述回答,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仍能通过法律手段有效证明劳动关系,并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整个过程中,建议劳动者咨询专业律师,以确保维权行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如何处理解雇引发的劳动争议?

在处理解雇引发的劳动争议时,我们需要遵循以下法律原则和步骤:

1. 合法性审查:首先,需确认用人单位解雇员工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应具备法定理由,如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调岗或培训后仍不能胜任等。若无合法理由或未按法定程序解雇,将被视为违法解除。

2. 程序合规性评估:解雇行为不仅需要有合法事由,还应遵循法定程序。例如,《劳动合同法》要求,用人单位在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前,一般应事先通知工会并听取意见;对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或连续工作满10年的劳动者,需提前30日书面通知或者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

3. 经济补偿金与赔偿金问题:若解雇行为被认定为合法,用人单位应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如解雇行为违法,则需支付赔偿金,即经济补偿金标准的二倍。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为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4. 证据收集与举证责任:在劳动争议案件中,用人单位对解雇行为的合法性负有举证责任。律师需协助用人单位或劳动者收集、整理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规章制度、工作记录、绩效考核结果、违纪处分材料、解雇通知书等,以证明解雇行为的合法性或违法性。

5. 调解与仲裁诉讼途径:对于解雇引发的劳动争议,优先通过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可申请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调解不成或当事人不愿调解的,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九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情形,如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严重失职等。

第四十条:规定了解除劳动合同的预告期、代通知金及征求工会意见等程序要求。

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以及计算方法。

第八十七条:规定了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支付赔偿金的标准。

2.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五条:规定了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原则,包括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的顺序。

第二条:明确了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包括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处理解雇引发的劳动争议,需从合法性审查、程序合规性评估、经济补偿金与赔偿金问题、证据收集与举证责任、调解与仲裁诉讼途径等多个角度进行回答,并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当事人提供专业法律服务。

面对未协商的降薪情况,建议首先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尝试友好协商解决。若协商无果,可向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同时,保留好工资条、劳动合同、降薪通知等相关证据,以便在维权过程中使用。记住,法律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坚强后盾,合理、合法地维护自己的权利至关重要。

阅读全文

2024年最新劳动保障法律头条

查看更多

有问题找本地律师

地区精选律师

更多优选律师

最新法律头条

查看更多

最新法律法规

查看更多
TOP
Copyright © 2024 法头条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