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地机场海关在监管入境航班时,从一名旅客行李及裤子口袋中查获未申报的宝石、珍珠项链等首饰161件,货值20万元人民币。该旅客自述携带物品是为代购牟利。下面小编将从海关执法实践与司法解释两个维度,系统解析走私行为的法律边界与处罚逻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八十二条,逃避海关监管、偷逃应纳税款的走私行为,将面临行政处罚或刑事追责的双重后果。
海关以案发时适用的税则、税率、汇率及完税价格计算应缴税额。以2025年7月为例,若该批首饰完税价格为20万元,综合关税、增值税及消费税,总税率可能达30%-50%,偷逃税额约6万-10万元。税额达5万元以上,则可能构成刑事犯罪;若未达标准,则按行政案件处理。
偷逃税额不足5万元,海关将依据《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第九条,没收走私货物及违法所得,并处偷逃税额3倍以下罚款。若税额为4万元,罚款上限可达12万元,同时货物被依法没收。
税额达5万元以上,则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罪。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条,量刑分三档:
1. 偷逃税额5万-15万元: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1-5倍罚金;
2. 偷逃税额15万-50万元:处3-10年有期徒刑,并处1-5倍罚金;
3. 偷逃税额50万元以上: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1-5倍罚金或没收财产。
偷逃应缴税额达5万元以上。应缴税额包括进出口关税及进口环节海关代征税(如增值税、消费税),计算以案发时税则、税率、汇率及完税价格为基准。
即使偷逃税额不足5万元,若行为人一年内曾因走私被海关行政处罚两次,再次实施走私行为,同样构成犯罪。
走私行为由单位实施,立案标准提高至25万元。根据司法解释,单位走私偷逃税额25万-75万元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偷逃税额75万-250万元的,认定为“情节严重”;偷逃税额250万元以上的,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
2025年最新刑事处罚法律头条
男子搭救朋友被砍伤致死嫌犯存在精神障碍,精神病患者会坐牢吗?
2025-07-16最新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