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女子在餐馆用餐后,将蚂蚁放入锅中要求免单,店主查看监控发现系其故意为之并报警。该事件经媒体曝光后,迅速引发公众对“恶意索赔”行为的法律性质讨论。近年来,餐饮行业“碰瓷”事件频发,从投放头发、蟑螂到伪造食物变质,部分消费者利用商家“息事宁人”的心理实施敲诈。下面小编将为您带来更多这方面的解析。
女子餐后故意投放蚂蚁并索赔的行为,已构成违法,需承担行政或刑事责任。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诈骗、敲诈勒索或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行为符合“多次实施”“造成严重后果”等情形,则可能触犯《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构成敲诈勒索罪。
该案件中女子消费30元后故意投放蚂蚁并索赔,虽金额较小,但行为性质恶劣。店主通过监控固定证据后报警,公安机关可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其行政拘留并罚款。
商家遭遇此类事件时,应第一时间保留监控录像、异物样本、聊天记录等证据,并及时报警。证据链的完整性是认定违法或犯罪的关键。
敲诈勒索罪的立案金额需结合数额与情节综合判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分别为2000元至5000元、3万元至10万元、30万元至50万元。
各地可在此幅度内根据经济水平调整具体标准,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通常将“数额较大”标准定为5000元。
若行为符合以下七种情形之一,“数额较大”的标准可按上述标准的50%确定,即1000元至2500元:
1. 曾因敲诈勒索受过刑事处罚;
2. 一年内曾因敲诈勒索受过行政处罚;
3. 对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或丧失劳动能力人实施敲诈;
4. 以放火、爆炸等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相威胁;
5. 以黑恶势力名义敲诈;
6. 利用或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军人等特殊身份;
7. 造成其他严重后果。
“二年内敲诈勒索三次以上”可认定为“多次敲诈勒索”,同样构成刑事犯罪。该情况下虽单次金额较低,但因“多次实施”也会被判处相应的形式处罚。
法院还会结合犯罪手段、危害后果等因素量刑。即使未达“数额巨大”标准,但通过反复作案、针对知名品牌等手段,仍可能被从严惩处。
2025年最新刑事处罚法律头条
最新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