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境旅行日益频繁,但部分旅客因法律意识淡薄,试图携带濒危活体动物出境,或通过走私手段非法交易珍贵动物及其制品。此类行为会触犯我国《刑法》《海关法》等法律法规。下面小编将结合最新司法解释与海关查获案例,系统解析旅客违规携带濒危活体动物出境的处罚规则,以及走私珍贵动物罪的立案标准,为公众提供权威法律指引。
根据《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除合法持有《允许进出口证明书》并完成海关申报手续外,任何携带濒危物种及其制品进出境的行为均属违法。
一名旅客试图携带6只画眉鸟出境,经鉴定为CITES附录Ⅱ物种,因未申报且无合法证书,被立案调查。
处罚依据《刑法》第151条及海关“五个一律”原则:若行为构成走私罪,最低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最高可至无期徒刑并没收财产;若未达刑事立案标准,则依法没收物品并处罚款,屡犯者顶格处罚。
根据《生物安全法》,非法携带外来物种入境还可能面临行政拘留及生态损害赔偿。海关提醒,旅客出行前需通过CITES官网或林业部门确认物种保护级别,避免因无知触法。
根据《关于办理走私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立案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 数量标准:走私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达到司法解释附表规定的数量。走私1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或3只二级保护动物即达立案门槛。
2. 价值标准:走私制品价值超20万元,或虽未达数量标准但造成动物死亡、无法追回等严重后果。海关查获的10只变色龙(CITES附录Ⅱ、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因数量较大且涉及活体运输,直接触发刑事立案。
3. 行为定性:通过藏匿、伪报等方式逃避监管,或向走私人非法收购珍贵动物制品,均构成犯罪。单位走私实行双罚制,既罚单位又罚责任人。
司法实践中,法院会综合物种濒危等级、走私手段、生态损害后果等因素量刑。走私象牙等CITES附录Ⅰ物种,因濒危性极高,通常从重处罚。公众需警惕“异宠”交易陷阱,避免因猎奇心理触碰法律红线。
2025年最新刑事处罚法律头条
男子搭救朋友被砍伤致死嫌犯存在精神障碍,精神病患者会坐牢吗?
2025-07-16最新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