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险一金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基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法律制度完善,五险一金的覆盖范围、缴费基数及比例持续优化。下面小编将从法律视角解析五险一金的构成及缴费标准,帮助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明确权利义务,避免法律风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及《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五险一金包含以下五类社会保险与一项住房公积金:
一、养老保险
劳动者退休后按月领取养老金的制度,由用人单位与个人共同缴费,旨在保障老年基本生活需求。
二、医疗保险
覆盖职工门诊、住院等医疗费用的保险,包含基本医疗保险与生育保险,减轻疾病经济负担。
三、失业保险
非自愿失业期间提供生活补助的保险,帮助劳动者渡过失业期并促进再就业。
四、工伤保险
职工因工受伤或患职业病时,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医疗费用、伤残津贴及一次性补助等。
五、生育保险
女职工生育期间提供产假津贴、生育医疗费用报销的保险,部分地区扩展至男职工护理假津贴。
六、住房公积金
用人单位与职工按比例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可用于购房、租房、还贷等,降低住房压力。
五险一金缴费标准由缴费基数与缴费比例共同决定,具体规则如下:
一、缴费基数确定原则
以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为基准,但需符合当地社平工资的60%-300%区间。
灵活就业人员可自主选择缴费基数,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二、缴费比例分担规则
养老保险:单位缴纳比例通常为16%-20%,个人缴纳8%;
医疗保险:单位缴纳8%-10%,个人缴纳2%+3元;
失业保险:单位缴纳0.5%-2%,个人缴纳0.3%-1%;
工伤保险与生育保险:由单位全额缴纳,个人无需承担;
住房公积金:单位与个人缴纳比例均为5%-12%,具体由用人单位确定。
三、地区差异与动态调整
各地根据社平工资、经济发展水平制定差异化标准。
用人单位未按实际工资申报缴费基数,或低于法定下限,将面临补缴、滞纳金及行政处罚;劳动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维护权益。
2025年最新劳动保障法律头条
最新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