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

大学实习生被辞退合法吗?

时间:2025-08-10 09:20:18 浏览: 分类:劳动争议
您的位置:法头条 > 劳动工伤 > 劳动争议

大学实习生被辞退是否合法,需结合实习性质、协议约定及法律关系综合判断。在校学生实习多属劳务关系,适用《民法典》而非《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能否合法辞退取决于实习协议条款及辞退理由是否正当;若实习生已毕业且与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则需遵循《劳动合同法》关于试用期或正式合同解除的规定。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实习辞退”的相关问题。

大学实习生被辞退合法吗?

  大学实习生被辞退的合法性需分两种情形判断:

  一、在校学生实习(劳务关系)

  根据《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通常与用人单位签订实习协议或劳务合同。此时,辞退合法性取决于协议约定及辞退理由:

  1.合法辞退:

  若实习协议明确约定辞退条件(如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未完成工作任务等),且用人单位能证明实习生存在约定情形,则辞退合法。

  2.违法辞退:

  若协议未约定辞退条件,或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辞退(如以“岗位调整”为由随意解约),则实习生可依据《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要求用人单位承担违约责任,赔偿因辞退导致的直接损失(如未结算的劳务报酬)及有证据证明的间接损失(如因辞退错失的其他实习机会的预期收益)。

  二、已毕业实习生(劳动关系)

  若实习生已毕业并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则适用《劳动合同法》。此时辞退合法性需满足法定条件:

  1.试用期辞退:

  用人单位需证明实习生不符合录用条件(如学历造假、技能测试未达标),且需在试用期内书面告知辞退理由。2.正式合同辞退:

  用人单位需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如不能胜任工作经培训后仍无法胜任)、第四十一条(经济性裁员需提前30日说明并听取工会意见)等条款解除合同,否则构成违法解除,实习生可要求继续履行合同或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支付赔偿金(工作满6个月支付1个月工资,不满6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

  法律依据:

  《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十二条:“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

  《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一项:“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实习协议未约定辞退条款,用人单位能否随意辞退实习生?

  实习协议未约定辞退条款时,用人单位能否随意辞退实习生需结合劳务关系性质与《民法典》合同编规则判断,通常不能随意辞退,具体分析如下:

  一、劳务关系下的辞退限制

  在校学生实习属劳务关系,双方权利义务由实习协议约定。

  若协议未明确辞退条件,用人单位辞退实习生需满足《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关于合同解除的法定条件,即“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一方明确表示或以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等情形。

  二、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

  若用人单位主张实习生存在过错(如严重失职、违反规章制度)作为辞退理由,需承担举证责任。

  如某公司以“实习生泄露客户信息”为由辞退,需提供监控录像、聊天记录等证据证明实习生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若无法证明,则辞退行为违法,实习生可要求赔偿。

  三、赔偿范围与计算方式

  实习生可主张的赔偿包括:

  1.直接损失:未结算的劳务报酬、报销费用等。

  2.间接损失:需有充分证据证明,如因被辞退错失的其他实习机会的预期收益(需提供新实习单位的录用通知、薪资证明等)。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

  以上则是关于“实习辞退”的详细内容,法头条小编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法头条的在线律师。

阅读全文

2025年最新劳动争议法律头条

查看更多

有问题找本地律师

地区精选律师

更多优选律师

最新法律头条

查看更多

最新法律法规

查看更多
TOP
Copyright © 2025 法头条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