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

不签劳动合同如何赔偿双倍工资?

时间:2025-07-07 13:57:38 浏览: 分类:劳动合同
您的位置:法头条 > 劳动工伤 > 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权利义务的法律依据。实践中部分用人单位未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导致劳动者在工资、工伤赔偿等方面陷入维权困境。下面小编将围绕未签劳动合同如何赔偿双倍工资及期间发生工伤的赔偿规则两大核心问题展开分析,帮助劳动者明确维权路径,同时提醒用人单位规范用工管理,避免法律风险。

不签劳动合同如何赔偿双倍工资?

  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用人单位未依法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需承担双倍工资赔偿责任。

  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期满后未续签仍继续用工的,用人单位需支付双倍工资。

  双倍工资差额以劳动者实际应得工资为基数,包含基本工资、奖金、津贴等,但加班费、非常规性奖金等一般不计入。

  劳动者需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1年内申请劳动仲裁,逾期将丧失胜诉权。

  双倍工资赔偿期限最长不超过11个月,即自用工满1个月的次日至满1年的前一日。

  因劳动者原因(如拒绝签订)导致未签合同,用人单位需举证证明已履行书面通知义务,否则仍需承担赔偿责任。

不签劳动合同工伤如何赔偿?

  未签劳动合同不影响工伤认定及赔偿,劳动者仍可依法主张工伤保险待遇。

  即使未签合同,只要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劳动者可凭工资记录、工作证等证据申请工伤认定。

  用人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的,需自行承担全部工伤赔偿费用;已缴纳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部分待遇。

  包括医疗费、康复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1-4级)、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及就业补助金(5-10级)等。

  未签合同情况下,劳动者需先通过劳动仲裁确认劳动关系,再申请工伤认定及赔偿。

  工伤认定申请需在事故发生或诊断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提出;劳动能力鉴定及赔偿仲裁需在工伤认定后1年内主张。

阅读全文

2025年最新劳动合同法律头条

查看更多

有问题找本地律师

地区精选律师

更多优选律师

最新法律头条

查看更多

最新法律法规

查看更多
TOP
Copyright © 2025 法头条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