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权益保护一直都是职场人关注的焦点。数据显示,超四成劳动者遭遇过公司单方面调岗降薪,其中“以调岗为名变相裁员”“以降薪逼迫员工离职”等现象频发。下面小编结合《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系统梳理应对策略与赔偿规则。
1. 劳动者需立即保存劳动合同、工资条、降薪通知、调岗邮件、工作交接记录等材料,同时记录与上级沟通降薪的录音或聊天记录。
2.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变更劳动合同(如岗位、薪资)需双方协商一致并书面确认。劳动者可通过书面函件明确告知公司:“不同意单方面降职降薪,要求按原合同履行义务”,并留存送达凭证(如EMS邮寄回执)。
3. 若公司拒不改正,劳动者可拨打12333(劳动保障热线)或前往当地人社局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监察部门将依法责令公司限期支付拖欠工资、恢复原岗位,逾期不支付的将加付50%-100%赔偿金。
4. 若投诉未果,劳动者可在劳动关系终止后1年内申请仲裁,主张公司支付工资差额、经济补偿金(若被迫离职)及50%-100%加付赔偿金。仲裁前需准备证据清单、仲裁申请书(明确诉求及事实理由),并注意仲裁时效。
不同意调岗被迫辞职可以要求赔偿。
若公司调岗存在“未提供劳动条件”“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强迫劳动”等情形,劳动者可被迫解除劳动合同并主张经济补偿。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计算,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月工资高于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按3倍标准支付,且补偿年限最高不超过12年。
劳动者需通过书面形式明确告知公司解除理由及依据,并注明“因公司违法调岗降薪,现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需留存邮寄回执,作为仲裁或诉讼的关键证据。
若公司拒绝支付补偿,劳动者可在1年内申请劳动仲裁,主张经济补偿及50%-100%加付赔偿金。
2025年最新劳动争议法律头条
最新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