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有时会因用人单位的不当行为陷入“被迫离职”的困境,比如被拖欠工资、未缴社保等。此时,劳动者并非只能被动接受,而是可依据法律规定申请相应赔偿,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那么,被迫离职具体能申请哪些赔偿呢?
首先,核心赔偿是经济补偿金,这是被迫离职时最基础的权益保障。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若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劳动者可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且依据该法第四十六条,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其次,若用人单位存在未支付的劳动报酬、加班费等,劳动者可一并主张追偿。
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的,劳动者不仅可在被迫离职时要求支付拖欠款项,还可要求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50%以上100%以下的标准加付赔偿金。
最后,特殊情形下可主张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
若用人单位通过暴力、威胁或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或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劳动者被迫立即离职的,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的行为可能构成违法解除,劳动者可主张双倍经济补偿金的赔偿金。
被用人单位劝退申请赔偿金需分情况处理,若单位存在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情形,劳动者可主张赔偿金,需通过协商、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且要注意收集保留证据。
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存在未提供劳动条件、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等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情形时,劳动者有权主张赔偿金,赔偿金标准是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按一年算,不满六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 劳动者应先尝试与单位协商要求支付赔偿金。
若协商不成,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同时要提交劳动合同、工资条、辞退相关证据等材料。
若对仲裁裁决不服,还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在处理这类问题过程中,证据的收集和保留至关重要,它是支持自身诉求的关键。
2025年最新劳动争议法律头条
最新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