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讨薪有多种合法途径,在维护自身权益时,要注意收集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等相关证据,以便在需要时有力证明劳动关系和应得工资数额。同时,要保持冷静、理性,通过合法渠道解决问题,避免因过激行为导致自身权益受损。
依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工人拥有依法获得工资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拖欠。当遭遇欠薪,可先尝试与用人单位协商。
若协商不成,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投诉是有效的办法,该部门负责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的监督检查与案件查处。
相关部门可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整改,若用人单位仍不支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此外,还可申请劳动争议调解仲裁。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裁决一般在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作出,案情复杂可延长不超过十五日。
最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指出:
拒不支付一名劳动者三个月以上劳动报酬且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或拒不支付十名以上劳动者劳动报酬且数额累计在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将追究刑事责任。
单纯跟着老板本身并不必然违法,关键在于行为方式。
《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可能涉及违法的行为有明确界定。若工人在跟随老板过程中,始终以合理方式表达诉求,要求老板给出支付工资的具体时间和方案,这种行为在法律允许范围内。
然而,一旦行为过激,就可能触犯法律。部分工人因情绪激动,对老板进行围堵、限制其人身自由,不让老板正常工作、生活。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若在跟随过程中,出现暴力威胁、毁坏老板财物等行为,更是严重违法。
威胁他人人身安全、故意损毁公私财物,同样会面临相应治安处罚,情节严重的还可能触犯刑法。
2025年最新劳动保障法律头条
最新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