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伪造假币罪的处罚标准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既通过高额罚金与长期监禁遏制犯罪,又通过从犯与共同犯罪的区分实现精准量刑。公众应增强法律意识,警惕任何伪造、持有或使用假币的行为,共同维护金融安全与社会稳定。
制造假币的处罚依据《刑法》第170条,根据伪造货币的总面额或数量分为三档:
1. 一般情形:伪造货币总面额≥2000元或数量≥200张(枚),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50万元罚金。
2. 加重情形:总面额≥3万元或数量≥3000张(枚),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至无期徒刑,并处5万-50万元罚金或没收财产。
3. 特殊情形:制造假币版样、防伪材料等半成品≥500张,可直接立案追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条,伪造货币罪的处罚标准严格遵循“数额+情节”双轨制,量刑幅度覆盖有期徒刑至无期徒刑,并附加罚金或没收财产。
一般量刑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50万元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总面额≥3万元或数量≥3000张(枚),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5万-50万元罚金或没收财产;极严重情节导致金融秩序严重混乱、使用3D打印等精密技术伪造,可判处无期徒刑并没收财产。
伪造货币集团首要分子;利用职务便利伪造(如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两年内因同类行为受过行政处罚的,直接视为最高档处罚。
主动退缴伪造货币及工具、配合侦查机关追查假币流向、提供关键线索协助破获犯罪集团的,可酌情减少基准刑的10%-30%。
2025年最新刑事处罚法律头条
最新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