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起,修订后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新国标在整车质量、防火阻燃、防篡改、安全监测等核心领域作出重大调整,引发公众对旧车使用、新车选购及法律责任的广泛关注。下面小编为您具体分析解读。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实施细则,新国标遵循“新老划断、逐步过渡”原则,对存量旧车采取分类管理。
2025年9月1日起,所有新生产的电动自行车必须符合新国标并取得CCC认证;2025年8月31日前按旧标准生产的车辆,可继续销售至2025年11月30日,逾期未售出车辆需召回返厂。
消费者已购买的不符合新国标的车辆,不会被强制淘汰。市场监管部门明确,地方政府可通过“以旧换新”补贴、折旧回购等方式引导更新,但不得以行政手段强制报废。
北京、上海等地已出台政策,对主动置换新国标车辆的用户给予500元至1000元补贴。
企业违规生产、销售旧标车辆,将面临严厉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九条,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产品的,除没收违法所得外,还将处以货值金额一至三倍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新国标从材料、结构、性能到智能监测,构建了全链条安全体系:
1. 防火阻燃强化
要求电动自行车非金属材料防火性能达到HB级,塑料总质量占比不超过整车5.5%,从源头降低火灾风险。
2. 整车质量调整
使用铅酸蓄电池的车型质量上限从55公斤提升至63公斤,以适应长续航需求;锂离子蓄电池车型仍维持55公斤上限。
3. 防篡改设计
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需采用“一车一池一充一码”互认技术,拆除任一部件或篡改电压均将导致车辆断电。
4. 制动性能优化
湿态路面刹车距离缩短至不超过15米,较旧标准提升50%,且电动机需具备低速爬坡能力,满足复杂路况需求。
5. 智能监测升级
经营性车辆(如外卖、快递用车)必须安装北斗定位模块,普通家用车辆可自主选择是否启用;定位模块提供经度、纬度、速度等信息,且使用全程免费。
6. 尺寸与结构规范
车体宽度(不含车把、脚蹬)从45厘米收窄至40厘米,提升道路通行效率;脚踏装置不再强制安装,由企业根据车型设计。
7. 使用年限标注
生产企业需在铭牌、合格证上明确建议使用年限,一般不超过8年,引导用户定期更换老化车辆。
8. 认证体系完善
整车、锂离子蓄电池、充电器需独立通过CCC认证,且整车认证包含对电池、充电器的兼容性审查。
9. 企业能力要求
生产企业需具备与产能匹配的检测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产品一致性。
10. 违规处罚加码
销售未认证车辆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第六十六条,最高可处20万元罚款;用户私自改装车辆的,交警部门可处500元以下罚款并责令恢复原状。
2025年最新交通违章法律头条
最新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