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欺诈

被传媒公司骗了签了合同怎么解除?

时间:2025-08-21 11:16:39 浏览: 分类:合同欺诈
您的位置:法头条 > 合同问题 > 合同欺诈

在文化传媒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部分机构通过虚假宣传、隐瞒关键信息等手段诱导签约,导致合同纠纷频发。受害者常面临合同已签、钱款已付的困境,亟需法律手段维护权益。

被传媒公司骗了签了合同怎么解除?

  根据《民法典》第148条,传媒公司在签约时存在"故意告知虚假情况"或"隐瞒真实情况"的行为,导致受害人违背真实意思签订合同,受欺诈方有权自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撤销合同。

  撤销后合同自始无效,双方需恢复原状。

  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根本违约,或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受害方可依据《民法典》第563条,通过书面通知解除合同。

  通知应明确对方违约事实及解除依据,并保留送达证据。

  在证据充分的情况下,可先尝试与传媒公司协商解除合同。

  协商时应聚焦三个要点:一是明确欺诈事实;二是要求返还已支付费用;三是约定违约责任承担方式。

  协商过程建议录音录像,形成补充证据链。

被传媒公司骗了钱能要回来吗?

  传媒公司行为涉嫌诈骗罪,受害方可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01条,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返还违法所得。

  公安机关立案后,将依法冻结涉案账户、查封资产,优先返还被害人损失。

  在欺诈行为不构成犯罪或刑事追赃不足时,受害方可单独提起民事诉讼。

  需重点准备三类证据:一是证明欺诈事实的聊天记录、录音录像;二是转账凭证、合同文本等资金往来证据;三是损失计算依据。

  法院将根据《民法典》第157条,判决返还财产并赔偿损失。

  传媒公司拒不履行生效判决,受害方可申请强制执行。

  法院将通过"总对总"网络查控系统,全面调查被执行人名下房产、车辆、股权等财产。

  对于恶意转移资产的,可依据《民法典》第538条行使撤销权,追回被非法处置的财产。

阅读全文

2025年最新合同欺诈法律头条

查看更多

有问题找本地律师

地区精选律师

更多优选律师

最新法律头条

查看更多

最新法律法规

查看更多
TOP
Copyright © 2025 法头条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