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管理

女子直播辱骂母亲被拘7日,公然侮辱他人处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时间:2025-07-23 14:51:52 浏览: 分类:治安管理
您的位置:法头条 > 行政诉讼 > 治安管理

近日,一女主播因直播时公然辱骂母亲被行政拘留7日的新闻引发社会热议。该女子因家庭琐事与母亲争执后,在直播间持续用方言辱骂母亲,直播间观看人数超300人,相关视频在网络广泛传播,造成恶劣影响。下面小编将从法律条文、立案标准、典型案例三个维度,系统解析公然侮辱行为的法律责任与认定逻辑。

女子直播辱骂母亲被拘7日,公然侮辱他人处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第二项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女子在直播间面向300余名观众辱骂母亲,直播间作为开放网络空间,具备“不特定多数人可同时感知”的公共属性。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网络直播平台与线下公共场所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在直播间实施的侮辱行为可认定为“公然”。

  该人此前因同类行为被批评教育,此次再犯且辱骂过程持续数分钟,多名网友劝阻无效,视频传播后引发网友对“孝道伦理”的广泛讨论,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参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条第四项“六个月内曾受过治安管理处罚”的从重情节,公安机关对其顶格处罚行政拘留7日,符合法律尺度。

侮辱罪立案必须满足三个条件是什么?

  行为公然性。侮辱行为须在“有第三人在场”或“利用能被不特定多数人感知的方式”。如在广场、商场等公共场所辱骂他人,或通过微博、直播等网络平台发布侮辱性言论。

  情节严重性。需达到“手段恶劣、后果严重”标准。具体表现为长期侮辱(如持续数月);使用暴力手段(如泼粪、强剪头发);造成被害人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侮辱信息被点击、浏览超5000次,或转发超500次。

  主观故意性。行为人须具备“直接故意”,即明知侮辱行为会损害他人名誉,仍积极追求该结果。若因过失(如误发信息)或间接故意(如放任侮辱后果)实施行为,不构成侮辱罪。

阅读全文

2025年最新治安管理法律头条

查看更多

有问题找本地律师

地区精选律师

更多优选律师

最新法律头条

查看更多

最新法律法规

查看更多
TOP
Copyright © 2025 法头条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