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网贷已成为许多人解决资金需求的重要途径。在申请网贷过程中,部分借款人可能遭遇银行卡号填写错误导致资金冻结的提示,甚至被要求支付解冻费以继续操作。借款人已签署电子合同,则可能陷入是否需履行合同义务的困惑。
根据《商业银行法》相关规定,银行冻结账户需基于法定事由(如司法冻结、欠费等),且需向账户持有人出具书面通知。
借款人未收到银行或司法机关的正式通知,所谓“资金冻结”极可能是网贷平台或第三方机构的虚假说辞,目的是诱导借款人支付“解冻费”。
此时,借款人无需支付任何费用,应立即停止操作并保留证据。
实践中,不法分子常以“银行卡号错误导致资金被银保监会冻结”为由,要求借款人缴纳“保证金”“认证金”等费用。
此类行为涉嫌诈骗(《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借款人若支付费用,可能面临资金损失且难以追回。
正确处理方式如下:
第一步,联系银行核实账户状态,确认是否存在异常;
第二步,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提供聊天记录、合同等证据;
第三步,终止与该平台的合作,避免泄露个人信息。
银行卡号错误系借款人自身疏忽导致,且合同内容合法(如利率符合法定标准),则合同仍可能成立。
但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借款人因重大误解签署合同(如误以为资金已到账),可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合同。
平台在借款人填写卡号时未提供校验功能(如实时反馈卡号有效性),或未明确提示“卡号错误将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则可能因未尽到告知义务而承担部分责任。
此时,借款人可主张合同存在瑕疵,要求解除或修改条款。
借款人可选择立即书面通知平台终止合同,并留存送达证据;平台拒绝协商时,可向当地金融监管部门投诉;必要时咨询律师通过诉讼确认合同无效或撤销合同。
2025年最新贷款纠纷法律头条
最新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