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损害

假一赔十的标准是什么?

时间:2025-05-18 09:19:47 浏览: 分类:消费损害
您的位置:法头条 > 侵权损害 > 消费损害

假一赔十与缺斤少两赔偿制度分别针对食品药品安全及普通商品欺诈行为,构建了从行政处罚到民事赔偿的立体化保护体系。消费者需提高法律意识,善用维权工具;商家则需强化合规管理,避免因欺诈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司法实践中,法院将严格审查证据链,确保赔偿标准与损害程度相匹配,维护市场秩序与消费者权益。

假一赔十的标准是什么?

  “假一赔十”仅适用于食品、药品领域。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当生产者或经营者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可主张商品价款十倍或损失三倍的赔偿,最低赔偿额为1000元。药品领域同样适用类似标准,但需满足实际损害条件。

  生产者承担无过错责任,即无论是否知情,只要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即需赔偿;经营者承担过错责任,需证明其明知产品不合格仍销售。商家自行承诺“假一赔十”时(如银饰、服装等非食品领域),该承诺视为合同条款,消费者可主张十倍赔偿。

  食品标签、说明书存在不影响安全且不会误导消费者的瑕疵(如错别字、格式错误),不适用十倍赔偿。例如,保健食品未标注批准文号但成分合格,商家无需承担十倍责任。

商家缺斤少两怎么赔偿?

  缺斤少两属于消费欺诈行为,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退一赔三”规则,即退还货款并赔偿三倍价款,最低赔偿500元。若商家使用作弊秤或篡改重量数据,消费者可直接主张赔偿。若仅为计量误差,商家需补足商品数量或退还差价。

  消费者发现缺斤少两后,可与商家协商补足数量或赔偿损失。若商家拒绝,可要求其出具书面说明。协商无果的,可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或向法院起诉。需保留购物凭证、称重记录、视频证据等。

  除民事赔偿外,商家可能面临没收违法所得、最高50万元罚款,情节严重者吊销营业执照或行政拘留。集贸市场管理方纵容作弊行为的,最高可罚10万元。

阅读全文

2025年最新消费损害法律头条

查看更多

有问题找本地律师

地区精选律师

更多优选律师

最新法律头条

查看更多

最新法律法规

查看更多
TOP
Copyright © 2025 法头条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