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和行政案件是相互关联的,但它们在概念上有所区别。行政诉讼是行政案件的一种解决方式,而行政案件则包括通过行政诉讼以及其他方式(如行政复议)来解决的行政争议。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行政诉讼”的相关问题。
人民法院不受理的行政案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这类案件涉及到国家的主权和核心利益,因此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这些法规、规章和决定、命令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范围。
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这些决定属于行政机关的内部管理行为,人民法院不受理对这类决定的诉讼。
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行政行为:当法律明确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时,人民法院不再受理相关的行政诉讼案件。
超过法定起诉期限的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其他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范围的行政案件:这包括一些特殊的行政纠纷事项,如抽象行政行为、内部人事管理行为、刑事司法行为、行政调解行为与法定行政仲裁行为、不具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以及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等。
法律依据:
《行政诉讼法》第十三条
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一)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二)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三)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四)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行政行为。
行政诉讼和行政案件并不是完全同一件事情,但它们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和相互的影响。以下是关于两者的详细解释和区分:
行政诉讼的定义: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依法予以受理、审理并作出裁判的活动。
简言之,行政诉讼是人民法院适用司法程序解决行政争议的活动。
行政案件的定义:
行政案件是涉及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并经行政复议机关和人民法院立案处理的行政争议。
行政争议一经行政机关或者人民法院受理,即变为行政案件。
区分与联系:
行政诉讼是行政案件的一种解决方式,即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有争议时,可以选择通过行政诉讼这一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行政案件除了通过行政诉讼解决外,还可以通过行政机关自行处理(如行政复议)等方式来解决。
行政诉讼程序为行政案件的审理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规范,保障了案件审理的公正性、合法性和权威性。
行政案件是行政诉讼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行政争议事实的存在和依法提起,就不会产生行政诉讼。
法律依据:
《行政诉讼法》第十三条
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一)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二)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三)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四)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行政行为。
以上则是关于“行政诉讼”的详细内容,法头条小编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法头条的在线律师。
2025年最新行政诉讼法律头条
最新法律法规
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2025有效)
发布时间:2025-04-25西宁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程序规定(2025完整版)
发布时间: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