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满足一定条件后,行政诉讼才会被法院立案受理。如果任一条件不符合要求,法院将不予立案。因此,在提起行政诉讼前,原告应仔细审查自己的案件是否满足这些条件,以确保诉讼的顺利进行。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行政诉讼”的相关问题。
如果行政诉讼没有被法院立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向上一级法院起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如果人民法院既不立案,又不作出不予立案裁定,当事人有权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上一级人民法院在审查后,如果认为符合起诉条件,应当立案审理,或者指定其他下级人民法院进行立案审理。
投诉:如果认为法院不立案的行为存在问题,还可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向受诉人民法院或者上级人民法院进行投诉。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投诉之日起十五日内查明事实,并将情况反馈给当事人。如果发现存在违法违纪行为,将依法依纪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零九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审人民法院不予立案或者驳回起诉的裁定确有错误且当事人的起诉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裁定撤销原审人民法院的裁定,指令原审人民法院依法立案或者继续审理。
第二审人民法院裁定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理的行政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原审判决遗漏了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或者诉讼请求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裁定撤销原审判决,发回重审。
行政诉讼的立案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原告适格:原告必须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这意味着,只有那些认为自己的权益被行政行为侵害的人或组织才能提起诉讼。
有明确的被告:在行政诉讼中,被告必须是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原告必须明确指出被告是谁,以便法院能够准确判断责任主体。
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原告在提起诉讼时,必须明确提出自己的诉讼请求,即希望法院作出何种判决。同时,原告还需要提供与争议事实有关的证据材料,以证明其诉讼请求的合理性。
属于人民法院受理行政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是有限的,只包括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案件。此外,原告必须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否则法院将不予受理。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零九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审人民法院不予立案或者驳回起诉的裁定确有错误且当事人的起诉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裁定撤销原审人民法院的裁定,指令原审人民法院依法立案或者继续审理。
第二审人民法院裁定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理的行政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原审判决遗漏了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或者诉讼请求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裁定撤销原审判决,发回重审。
以上则是关于“行政诉讼”的详细内容,法头条小编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法头条的在线律师。
2025年最新行政诉讼法律头条
最新法律法规
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2025有效)
发布时间:2025-04-25西宁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程序规定(2025完整版)
发布时间: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