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处理

2024年未经患者同意实施抢救行为的责任归属如何判定?

时间:2024-04-23 16:02:20 浏览: 分类:医疗事故处理
您的位置:法头条 > 医疗事故 > 医疗事故处理

未经患者同意实施抢救行为的责任归属问题主要涉及医疗侵权责任和医生的紧急救治义务。在紧急情况下,医生可能因救人生命而必须采取抢救措施,即使未获得患者或家属的明确同意。

未经患者同意实施抢救行为的责任归属如何判定?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当患者的生命健康状况危急,来不及获取同意,医生根据医疗常规立即实施抢救行为,这是符合《执业医师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医生在执业活动中,有对病人实行救死扶伤,防病治病的义务”。在这种情况下,医生的行为通常会被认为是合法的,且不承担法律责任。

【相关法条】

1. 《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五条: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2. 《执业医师法》第二十四条:医师在执业活动中,有对病人实行救死扶伤,防病治病的义务。

医疗事故发生后,患者应首先向谁报告?

在发生医疗事故后,患者应首先向医疗机构进行报告。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医疗机构作为医疗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对医疗过程中的安全与质量负有法定责任。当发生可能涉及医疗事故的情况时,医疗机构有义务及时启动内部调查程序,对事件进行初步核实与处理,并将相关信息上报至卫生行政部门。

具体而言,患者的报告流程通常如下:

1. 向医疗机构报告:患者或其家属应在发现或怀疑医疗事故后,尽快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向医疗机构(如医院、诊所等)反映情况,详细描述事件经过、疑虑和诉求。医疗机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内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管理机制,对事件进行初步调查并保存相关证据。

2. 参与医疗机构的内部调查:患者及其家属应配合医疗机构进行内部调查,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材料,如病历资料、影像资料、药品使用记录等。医疗机构应组织专家进行技术评估,确定是否存在医疗过失、损害后果以及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3. 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若患者对医疗机构的内部调查结果有异议,或者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可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向当地医学会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鉴定结果将作为判断是否构成医疗事故及等级的重要依据。

4. 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医疗机构在确认发生医疗事故或接收到患者关于医疗事故的投诉后,应当按照《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等规定,及时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报告。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将对事件进行监督和指导,必要时介入调解或依法进行行政处理。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2.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四条:“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发生下列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疗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一)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二)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3.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二十条:“发生医疗纠纷,医患双方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一)双方自愿协商;(二)申请人民调解;(三)申请行政调解;(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途径。”医疗事故发生后,患者应首先向医疗机构报告。医疗机构在接到报告后,将启动内部调查程序,并视情况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患者有权参与医疗机构的内部调查,并在必要时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通过法律途径寻求救济。

第三方鉴定机构的角色?

1. 确保公正性:第三方鉴定机构的介入可以避免因当事人双方利益冲突导致的偏见,保证鉴定结果的公正性。它们独立于诉讼各方,只依据事实和专业标准进行鉴定,有助于提高判决的公正性和公信力。

2. 提供专业判断:对于涉及复杂专业技术或事实问题的案件,如医疗事故、知识产权侵权等,第三方鉴定机构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可以帮助法院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

3. 促进纠纷解决:鉴定结果可以作为法院判决的重要依据,有助于快速有效地解决纠纷。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六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就查明事实的专门性问题向人民法院申请鉴定。人民法院委托鉴定,应当通知双方当事人。”这确立了第三方鉴定机构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司法部令第107号)详细规定了司法鉴定的程序、原则、权利义务等内容,明确了第三方鉴定机构的运作规则。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在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一至两名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对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及其质证意见提出意见。”这也为第三方鉴定机构的参与提供了法律依据。第三方鉴定机构在中国的司法体系中扮演着桥梁和纽带的角色,既帮助法院解决专业问题,也保障了诉讼的公平和效率。

未经患者同意实施抢救行为的责任归属需结合具体情况分析。在紧急医疗情况下,医生为了挽救生命而采取的必要抢救措施,通常不被视为违法,且不会因此承担法律责任。但若非紧急情况,未取得患者或家属同意的医疗行为可能构成侵权,需要依法承担责任。在实际操作中,医疗机构和医生应尽可能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温馨提示】法头条,您的法律问题解答帮手。我们拥有数万名专业律师,为您解答法律疑难,并精准匹配最适合您的律师。无论您选择哪种咨询方式,我们都能满足您的需求。点击咨询,让我们成为您身边最可靠的法律助手。

阅读全文

2024年最新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头条

查看更多

有问题找本地律师

地区精选律师

更多优选律师

最新法律头条

查看更多

最新法律法规

查看更多
TOP
Copyright © 2024 法头条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