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约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交通事故中涉及停运损失的纠纷日益增多。当网约车被追尾且对方全责时,司机如何主张停运损失?司法实践中赔偿标准如何确定?下面小编将从法律层面解析这两个核心问题,为网约车司机提供维权指引。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第三款,依法从事客运经营活动的车辆因事故停运产生的合理损失,侵权人应予赔偿。2025年赔偿标准呈现以下特点:
法院综合考量司机提交的运营流水、平台接单记录、完税证明等材料,结合车辆维修时间确定日均净收入。证据不足,则参照当地交通运输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或行业协会发布的营运收入标准。
赔偿金额为“日均收入-运营成本”后的净损失。即司机日均流水500元,但需扣除油费、平台抽成等成本200元,则实际赔偿以300元/日为基准。
停运天数以车辆进厂维修至出厂的实际时间为准,包含等待配件、排队维修等合理期间。恶意拖延维修或扩大损失的部分不予支持。
第一步,固定证据链
事故责任认定书:证明对方全责;
营运资质证明:包括《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驾驶员证》;
收入证明:近6个月平台流水、银行入账记录、完税凭证;
维修证明:4S店出具的进出厂时间记录、维修清单。
第二步,协商优先
向对方司机或其保险公司提出书面赔偿请求,附完整证据材料。对方拒绝,可依据《保险法》第六十五条,直接要求保险公司赔付。
第三步,诉讼维权
协商不成时,向事故发生地或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主张“停运损失=日均净收入×合理停运天数”。诉讼中需注意:
申请法院调取平台后台数据以佐证收入;
无法提供收入证明,可申请法院委托第三方机构评估当地网约车日均营运收入。
2025年最新交通事故赔偿法律头条
最新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