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男子不满21岁女儿嫁70岁老头,花1万雇凶杀婿的事件引发广泛讨论。雇凶犯罪案件频发,从情感纠纷到经济矛盾,犯罪动机呈现多样化特征。下面小编为您带来更多相关细节的法律解读。
雇凶杀人属于故意杀人罪的共同犯罪形态,雇主虽未直接实施杀人行为,但通过金钱交易、利益输送等方式主导犯罪进程,在法律上被认定为共同犯罪中的主犯。
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司法实践中,雇主量刑需综合考量犯罪手段、后果及社会影响。
雇凶行为导致被害人死亡,且手段残忍、社会危害性大,雇主可能面临死刑立即执行。
雇主在犯罪过程中主动中止、犯罪后果相对较轻,或被害人存在重大过错,量刑可能降至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雇主因不满女儿与高龄配偶的婚姻,出资1万元雇凶杀人,最终被认定为故意杀人罪主犯,其外甥及具体实施者因共同犯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凸显法律对雇凶犯罪的零容忍态度。
买凶伤人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的共同犯罪,雇主作为犯意发起者,通常被认定为主犯。
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轻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致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以特别残忍手段致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
被雇者仅造成被害人轻伤,雇主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致重伤或死亡,量刑幅度将显著提升。
法院还会考量雇主是否具有自首、立功情节,是否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并取得谅解。
此外,雇凶行为本身即被视为加重情节,即使最终伤害结果未达重伤标准,雇主仍可能因主观恶性大、社会危害性高而被从重处罚。
最新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