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知识

官方通报女子不到36岁开始领养老金,虚构身份骗保会怎么处罚?

时间:2025-08-22 09:38:01 浏览: 分类:刑法知识
您的位置:法头条 > 刑事纠纷 > 刑法知识

虚构身份骗取养老金的违法行为屡禁不止,损害公共利益,更触碰法律红线。骗保行为在医保、工伤保险等领域同样频发,引发公众对骗保金额达到多少需承担刑事责任的关注。下面小编为您带来更加详细的问题解答。

官方通报女子不到36岁开始领养老金,虚构身份骗保会怎么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八条,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金额,并处骗取金额二倍至五倍的罚款。

  行为构成犯罪,则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追究刑事责任。虚构身份骗取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金的行为,属于诈骗公私财物范畴。

  虚构身份骗保的处罚需结合骗取金额与情节严重程度综合判定。

  骗取金额达到“数额较大”标准,即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

  金额达到“数额巨大”标准,即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则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金额特别巨大,即五十万元以上,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根据《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虚构个人信息、伪造劳动关系等手段骗取参保资格的行为,除承担刑事责任外,还将被记入信用档案,情节严重者处涉案金额一至三倍罚款,并可能面临吊销执业资格、解除服务协议等附加处罚。

骗保多少钱追究刑事责任?

  骗保行为涉及罪名包括保险诈骗罪与诈骗罪,二者金额标准存在差异。

  保险诈骗罪方面,依据《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个人骗保金额达一万元以上、单位达五万元以上,即构成“数额较大”,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一万元至十万元罚金。

  金额达五万元以上,则属于“数额巨大”,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至二十万元罚金;

  金额达二十万元以上,属于“数额特别巨大”,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至二十万元罚金或没收财产。

  诈骗罪方面,骗保行为不构成保险诈骗罪,但符合诈骗罪构成要件,则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及司法解释,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为“数额较大”,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为“数额巨大”,五十万元以上为“数额特别巨大”,对应量刑幅度与保险诈骗罪一致。

  司法实践中,金额标准并非唯一判定依据。行为存在多次骗保、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或严重破坏金融秩序等情节,即使未达金额门槛,仍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阅读全文

2025年最新刑法知识法律头条

查看更多

有问题找本地律师

地区精选律师

更多优选律师

最新法律头条

查看更多

最新法律法规

查看更多
TOP
Copyright © 2025 法头条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