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治社会建设中,执行信息公开制度是保障司法透明、维护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基石。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作为全国统一的司法执行信息公示平台,为公众提供了便捷的查询渠道。随着信用修复需求的增长,如何合法、高效地消除已履行的执行信息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http://zxgk.court.gov.cn/)是最高人民法院主导建设的国家级司法公开平台,其核心功能包括:
通过官网首页“综合查询被执行人”模块,输入被执行人姓名/名称、身份证号/组织机构代码及验证码,可实时获取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消费人员名单、执行案件流程信息等。该功能覆盖全国四级法院,数据更新周期不超过24小时。
当事人可通过“查询我的案件”入口,凭身份证号及案件编号登录系统,查看执行进展、财产查控结果及文书送达信息。此功能有效保障了当事人的知情权,减少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执行争议。
除官网外,平台同步推出“智慧执行”APP及微信公众号,支持手机端查询、执行线索举报及法官留言互动。这种“互联网+执行”模式显著提升了司法效率。
被执行人信息消除需严格遵循法定程序,核心路径包括:
自动消除机制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十条,被执行人履行完毕生效法律文书义务或达成和解协议并履行完毕后,法院应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失信信息。实践中,部分法院会同步解除限制消费措施,但需被执行人主动申请。
主动纠正申请
信息存在错误或不应纳入名单的情形,被执行人可向执行法院提交书面纠正申请。法院需在15个工作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应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信息。此流程要求申请人提供履约凭证、法院结案文书等证据材料。
第三方平台同步更新
执行信息会同步至企查查、天眼查等商业平台。被执行人需持法院出具的《删除失信信息决定书》向第三方平台申请更新,通常需5-15个工作日完成。部分平台要求提供加盖法院公章的纸质文件,建议提前联系确认要求。
最新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