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则“未成年学生在夏令营聚众饮酒”的新闻引发社会热议。11至15岁的孩子在营地通过网络购买含酒精饮料,部分学生甚至醉酒呕吐,而生活老师仅以“少喝点”劝诫,未及时制止。事件暴露出夏令营管理漏洞的同时,也引发公众对“商家向未成年人售酒”及“学校周边售卖烟酒是否违法”的激烈讨论。下面小编将结合法律及相关案例,从法律责任、处罚依据和实务操作三方面,解析未成年人饮酒背后的法律边界。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九条,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经营者需在显著位置设置“禁止向未成年人售酒”标识;对难以判断年龄的消费者,必须查验身份证件。
该事件中,学生通过网络购买酒精饮料,暴露出商家未履行年龄核查义务的漏洞。若商家为便利店、外卖平台或餐饮店,其行为已涉嫌违法。
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百二十三条,商家向未成年人售酒将面临三重处罚:
1. 首次违规:责令限期改正,警告并没收违法所得,可并处5万元以下罚款;
2. 拒不改正或情节严重: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或相关许可证,并处5万至50万元罚款;
3. 行业禁入:情节特别恶劣者,可能被纳入市场监管黑名单,限制从事相关行业。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九条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周边不得设置烟、酒、彩票销售网点。多地市场监管部门进一步细化标准,将“周边”定义为校园正门及两侧200米范围内。
除销售限制外,法律还禁止任何人在学校、幼儿园等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公共场所饮酒。若商家在校园周边餐饮店允许未成年人饮酒,或个人在操场、校门口等区域饮酒,将面临双重处罚。
饮酒者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责令改正,警告并处500元以下罚款;场所管理者未及时制止的,警告并处1万元以下罚款。
2025年最新行政许可法律头条
最新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