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处罚

男子网购退货私吞赠品,非法获利38万怎么判?

时间:2025-07-30 10:57:09 浏览: 分类:刑事处罚
您的位置:法头条 > 刑事纠纷 > 刑事处罚

近日,法院审结了一起“网购退货私吞赠品”案,快递员孙某通过虚构交易、拒收主货品的方式非法截留800余件赠品,转售获利38万余元,最终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十个月,并处罚金2万元。下面小编将从案件事实出发,结合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解析非法获利行为的定罪逻辑与取保候审的适用规则。

男子网购退货私吞赠品,非法获利38万怎么判?

  作为快递员,发现某电商平台存在规则漏洞:主货品与赠品分开发货,拒收主货品后平台仅核查主商品退还情况即全额退款,未要求退回赠品。

  为规避风险,孙某借用他人账号、虚构收货地址,在2022年至2024年间频繁下单高价电子产品(如手机、平板电脑),拒收主货品后截留蓝牙耳机、快充插头等赠品800余件,转售牟利38万元。

  其行为本质是通过虚构“购买-拒收”交易假象,掩盖非法占有赠品的真实目的,符合诈骗罪中“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构成要件。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数额较大公私财物的行为。

  孙某明知平台规则漏洞,仍主动利用并扩大获利,具有非法占有赠品的直接故意;通过虚构收货地址、借用他人账号等手段制造“正常交易”假象,使平台误以为赠品无需退还而退款,构成诈骗行为;涉案赠品价值达38万元,远超“数额巨大”(10万元以上)的司法解释标准,依法应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院最终认定孙某构成诈骗罪,但鉴于其具有自首情节、自愿认罪认罚且全额退赔损失,依法减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十个月。这一判决体现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既惩治了犯罪,又考虑了悔罪表现。

犯了诈骗能否取保候审?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诈骗罪嫌疑人符合以下情形之一可申请取保候审:

  1. 可能判处轻刑:如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

  2. 无社会危险性:虽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如再犯罪、毁灭证据等);

  3. 特殊身体状况: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或怀孕、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4. 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继续侦查或审理。

  司法实践中,取保候审的批准需结合案件性质、情节、嫌疑人悔罪表现等因素综合判断。

  嫌疑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可向办案机关(公安机关、检察院或法院)提交书面申请,附上病历、怀孕证明、保证人信息等材料。

  办案机关将在3日内作出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需注意的是,取保候审不等于“无罪”,嫌疑人仍需配合调查,违反规定可能被撤销取保、逮捕归案。

阅读全文

2025年最新刑事处罚法律头条

查看更多

有问题找本地律师

地区精选律师

更多优选律师

最新法律头条

查看更多

最新法律法规

查看更多
TOP
Copyright © 2025 法头条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