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管理

校园欺凌直接报警还是找学校

时间:2025-09-05 15:09:04 浏览: 分类:治安管理
您的位置:法头条 > 行政诉讼 > 治安管理

2025年,随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的实施,校园欺凌的治理进入法治化新阶段。法律通过明确欺凌行为的定义、细化惩戒措施、强化学校与公安机关的协同责任,构建起预防-干预-追责的全链条治理体系。

2025年关于校园欺凌的最新法律规定

  2025年法律对校园欺凌的规制呈现三大核心变化:惩戒措施更严格、学校责任更清晰、未成年人保护更精准。

  1、惩戒措施的严格化:

  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对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以及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但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或者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一年内二次以上违反治安管理的,可以依法执行行政拘留。

  以殴打、侮辱、恐吓等方式实施学生欺凌,造成被欺凌者身体伤害或精神损害的,公安机关将依法处理,对符合条件的未成年人执行拘留。

  法律衔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要求公安机关对不予处罚的未成年人采取矫治教育措施,如心理辅导、社会观护等,避免“一放了之”。

  2、学校责任的法定化: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学校需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对教职员工、学生开展防治欺凌的教育和培训。

  学校发现欺凌行为应立即制止,通知双方监护人参与认定和处理,对被欺凌者提供心理辅导,对欺凌者依法加强管教。

  学校未按规定报告或处置严重欺凌事件,将被责令改正,有关部门将对责任人员依法处分。

  3、未成年人保护的精准化:

  法律对未成年人违法行为的处理兼顾教育与惩戒。

  根据《刑法》第十七条,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且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负刑事责任。

  对不满18周岁的犯罪者,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

  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违反治安管理的记录应封存,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办案机关或国家规定单位可依法查询,查询单位需保密,避免违法记录影响未成年人就业、教育等权利。

校园欺凌直接报警还是找学校

  遭遇校园欺凌时,学生和家长应同时启动“学校干预”与“公安机关介入”双路径,法律通过程序规范保障维权效率。

  1、学校干预的优先性:

  根据《教育法》第三十条,学校有义务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学生或家长应首先向学校反映欺凌情况,学校需在48小时内启动调查,通知双方监护人参与处理,并在10日内出具《处理决定书》。

  学校未履行职责,家长可向教育行政部门投诉,教育部门应自收到投诉之日起30日内处理完毕。

  2、公安机关介入的法定性:

  欺凌行为涉嫌违反治安管理或构成犯罪,家长可直接报警。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条,公安机关对扰乱公共秩序、侵犯人身权利等行为应依法处理。

  欺凌者存在殴打、辱骂、抢夺财物等行为,达到一定程度,公安机关可依据法律对行为人进行处罚,包括罚款、拘留等。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公安机关对涉嫌犯罪的欺凌行为应立案侦查,追究刑事责任。

  3、双路径的协同机制:

  法律鼓励学校与公安机关协同治理。

  学校发现严重欺凌行为后,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公安机关可提前介入调查;若公安机关在处理欺凌案件时发现学校管理漏洞,可向教育部门提出司法建议,推动学校完善防控机制。

  2025年某市试点“校园欺凌警校联动平台”,实现学校报警后公安机关3分钟响应、30分钟到场,显著提升干预效率。

  2025年校园欺凌治理法律体系的完善,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坚定决心。法律通过严格惩戒、明确责任、畅通维权路径,构建起“事前预防-事中干预-事后追责”的全链条保护网。

阅读全文

2025年最新治安管理法律头条

查看更多

有问题找本地律师

地区精选律师

更多优选律师

最新法律头条

查看更多

最新法律法规

查看更多
TOP
Copyright © 2025 法头条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