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执行程序中,被执行人是否会因涉案金额被拘留,以及能否通过分期还款缓解压力,是执行阶段的核心关切。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强制执行”的相关问题。
被强制执行一百多万是否会被拘留,与金额无关,核心在于被执行人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定拘留条件。若被执行人存在以下情形,法院可予以拘留:
抗拒执行:有能力履行却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或通过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式妨碍执行;
财产隐匿: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的财产,或拒不交出被扣押的财产,导致判决无法执行;
违反报告义务:接到法院财产报告令后,拒绝报告或虚假报告财产状况;
违反限制消费令:在限制高消费期间进行高消费行为。
拘留期限一般不超过十五日,若存在多种违法行为,可合并执行,最长不超过二十日。若被执行人确无履行能力,且无上述妨碍执行行为,通常不会被拘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八十八条: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款第六项规定的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行为,包括(四)有履行能力而拒不按照人民法院执行通知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
被强制执行后每月还一点通常可行,但需满足以下条件:
协商一致:被执行人需与申请执行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明确分期还款的时间、金额及违约责任;
法院确认:和解协议需提交执行法院审查,经法院确认后生效,法院将根据协议调整执行措施;
履行义务:被执行人需严格按协议履行还款义务,若逾期或违约,申请执行人可申请恢复强制执行。
若双方无法达成和解,法院将根据被执行人财产状况一次性执行,如划拨银行存款、查封拍卖财产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七条:在执行中,双方当事人自行和解达成协议的,执行员应当将协议内容记入笔录,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申请执行人因受欺诈、胁迫与被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或者当事人不履行和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恢复对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
以上则是关于“强制执行”的详细内容,法头条小编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法头条的在线律师。
2025年最新强制执行法律头条
最新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