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法定婚龄的讨论时有出现,部分群体误以为存在18岁可领结婚证的新政策。与此同时未成年人未婚生育后能否补办结婚证的问题也引发关注。下面小编相关司法解释,从法律层面澄清两大误区,明确法定婚龄的强制性及婚姻登记的实质要件。
18岁不符合法定婚龄,无法领取结婚证。
根据《民法典》第1047条,男性结婚年龄不得早于22周岁,女性不得早于20周岁。
该条款未授权地方或部门调整婚龄,全国统一适用。
法定婚龄的确定基于生理成熟度与社会责任承担能力。
医学研究表明,20岁后女性生育系统趋于完善,男性心智成熟度更利于履行家庭义务。
社会层面,延迟婚龄有助于降低早婚导致的辍学、贫困等问题。
即使双方举办婚礼或共同生活,未达法定婚龄的婚姻自始无效。
此类关系不受法律保护,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纠纷需按同居关系处理。
生育行为不改变婚龄要求,未达龄仍无法登记。
婚姻登记的实质要件是双方自愿、无禁止结婚情形及达到法定婚龄。
生育行为既非登记前提,也不构成豁免婚龄的理由。
根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未达婚龄生育可能面临社会抚养费等行政处罚。
此外,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享有同等权利,但父母仍需补缴罚款后方可办理子女落户等手续。
双方在生育后达到法定婚龄,可补办结婚登记。
但补办时需提供户口簿、身份证及无配偶声明等材料,婚姻效力追溯至双方符合婚龄之日。
2025年最新结婚法律头条
最新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