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00后情侣结婚同居后女方拒领证,男方起诉返还彩礼的消息引发热议。彩礼返还问题涉及财产权益,更考验法律对婚姻本质的界定。下面小编为您带来更多相关法律问题的解答。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五条,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原则上应返还彩礼。
法院会综合考量共同生活时间、彩礼实际使用情况及当地习俗确定返还比例。
双方虽未登记但已共同生活,法院会结合以下因素调整返还比例:
1. 共同生活时长
共同生活时间越长,返还比例越低。长期共同生活已部分实现彩礼目的,即建立稳定关系。
2. 彩礼实际用途
彩礼已用于购置共同财产或生活开销,法院可能扣减相应金额。
3. 过错程度
一方存在重大过错导致关系破裂,可能影响返还比例。
4. 当地习俗
部分地区对彩礼返还比例有明确约定,法院会参考适用。
本案中,男方支付36.6万元彩礼后,双方未登记且共同生活仅数月,法院最终判决女方返还24万元。
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退还彩礼,法院会采取以下措施保障权利人权益:
1. 财产调查与处置
法院通过查控系统查询被执行人名下存款、房产、车辆等财产,依法查封、扣押、拍卖以偿债。
2. 信用惩戒
将被执行人纳入失信名单,限制高消费行为,如禁止乘坐飞机、高铁,限制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等。
3. 司法拘留与罚款
被执行人存在隐藏、转移财产等妨碍执行行为,法院可对其予以罚款、拘留,拘留期限一般不超过十五日。
4. 分期履行与和解
经申请执行人同意,法院可裁定中止执行,待被执行人有财产时恢复执行;或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约定分期退还彩礼。
5.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被执行人确无财产且未发现转移财产线索,法院可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待发现财产时再恢复执行。
2025年最新离婚法律头条
最新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