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独居时遭遇门锁故障,被开锁师傅以技术费、上门费等名义索要高额费用的情况屡见不鲜。多地曝光开锁行业乱象,部分商家通过模糊报价、诱导消费、强制交易等手段侵害消费者权益。面对此类纠纷,消费者如何依法维权?开锁服务中的服务费、上门费是否合法?
第一步,固定证据,明确收费依据
消费者应第一时间保存交易凭证,包括线上平台订单截图、线下沟通录音、转账记录、收费明细单等。
商家以“口头约定”为由拒绝提供书面报价,可通过聊天记录、证人证言等方式还原交易过程,为后续维权提供证据支持。
第二步,与商家协商,要求书面解释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真实情况的权利。
商家未提前告知收费标准,消费者可要求其出具书面收费明细,并明确各项费用的合法依据。
商家拒绝,可据此主张其存在欺诈行为。
第三步,向平台或监管部门投诉
交易通过线上平台进行,消费者可向平台投诉商家违规行为,要求平台介入调查并协调退款。
平台推诿,可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消费者协会举报,由行政部门对商家进行调查处罚。
第四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议
协商、投诉无果,消费者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主张商家构成欺诈或违约,要求返还多收费用并赔偿损失。
根据《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六条,商家未履行提示或说明义务,导致消费者未注意合同条款的,可主张该条款不成为合同内容。
根据《价格法》第十三条,经营者提供服务应当明码标价,注明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等内容。
商家在交易前已通过显著方式告知服务费标准,且消费者同意支付,则该费用合法;商家未提前告知或虚构服务项目,则可能构成价格欺诈。
上门费属于承揽合同中的报酬范畴。根据《民法典》第七百七十条,承揽合同是承揽人完成工作并交付成果,定作人支付报酬的合同。
商家在接单时明确告知上门费标准,且消费者未拒绝,则该费用合法;商家未告知或强行收取未约定的费用,则消费者有权拒绝支付。
夜间、节假日等特殊时段的服务费可高于日常时段,但需符合市场合理水平。
商家以“紧急情况”为由恶意加价,超出同类服务市场价的30%以上,可能构成《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中的“哄抬价格”行为,消费者可向价格主管部门举报。
最新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