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船税与交强险作为我国道路交通管理中的两项核心制度,虽分属税收与保险领域,却在法律规范、征收流程及社会功能层面形成紧密联动。下面小编将从法律关系、协同征收机制及收费标准三方面展开分析,揭示两项制度在实践中的交互逻辑。
不是。
车船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征收,属财产税范畴,以车辆排量为计税依据,体现税收公平原则;交强险则依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实施,系法定强制责任保险,以事故赔偿为制度核心,旨在保障交通事故受害者权益。两者虽均以车辆为征管对象,但法律属性截然不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第六条明确规定,从事交强险业务的保险机构为车船税扣缴义务人,需在收取保费时依法代收车船税并出具凭证。此模式简化了车主的缴费流程,但法律未强制要求必须合并缴纳。
购买交强险前需完成车船税缴纳,未缴税车辆无法通过交强险核验流程。若车主选择自行申报车船税,需持完税凭证向保险公司办理交强险。
2025年乘用车车船税按发动机排量分七档征收:1.0升及以下:60-360元/年;1.0-1.6升:300-540元/年;1.6-2.0升:360-660元/年;2.0-2.5升:660-1200元/年;2.5-3.0升:1200-2400元/年;3.0-4.0升:2400-3600元/年;4.0升以上:3600-5400元/年。
客车(9座及以上):480-1440元/辆/年;货车/挂车:16-120元/吨/年(挂车按50%计征);
摩托车:36-180元/辆/年。
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免征车船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型混合动力汽车减半征收。享受优惠需提供工信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认证文件。
各省市在国家标准范围内自主确定具体税额,如:北京1.0升及以下车辆年税300元,2.0-2.5升车辆900元;上海1.6-2.0升车辆年税450元,2.5-3.0升车辆1800元。
2025年最新交通事故赔偿法律头条
最新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