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在认定是否构成该罪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要件是否同时满足。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的相关问题。
2025年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的犯罪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害的客体是军职人员的正常执行职务活动。军人担负着捍卫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使命,阻碍军人依法执行职务,是对军人职责的侵犯,最终会导致军人的职务无法行使,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受到破坏。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暴力或者威胁手段,阻碍军人依法执行职务。具体来说:
暴力:指行为人对依法执行职务的军人的身体实施打击或者强制,如拳打脚踢,或者用枪械、匕首、铁器、棍棒殴打,或者用绳索、铁丝、皮带捆绑等。实施暴力的结果,不仅使军人无法履行职务,还可能造成军人伤亡的后果。
威胁:指行为人以暴力相挟,实行精神强制、心理压制,使军人产生心理恐惧,不能或者无法履行职责、执行任务。威胁既可以当面进行,也可以通过电话、书信、传真或第三人转告等方式进行,其企图加害的对象既可以是军人本人,也可以是军人亲属。
三、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本罪的主体。如果是军人阻碍执行军事职务,则由《刑法》第四百二十六条作了特别规定,与本条形成法条竞合关系,对之应当依照特别法条即阻碍执行军事职务罪治罪科刑,而不按本罪定罪论处。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对方系正在执行任务的军人,却故意以暴力、威胁方法加以阻挠,以致对方停止、放弃、变更执行职务,或者无法正常执行职务。过失不构成本罪。行为人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不服从管理,有的是逞能,有的是无端滋事,有的是为了报复,还有的是为了发泄私愤等。如果行为人不知对方是正在执行职务的军人,因其他原因以暴力殴打或以言语威胁的,则不构成本罪。
五、其他注意事项
行为人必须阻碍了军人依法执行职务。倘若没有阻碍其执行职务,如先企图阻碍但经做工作后能及时让其执行职务,则不构成本罪。
依法执行职务,是指军人依照上级合法军事命令而执行职务。职务行为的“合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因此,如果阻碍军人不合法的行为,则不能构成本罪。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百六十八条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军人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故意阻碍武装部队军事行动,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的处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主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六十八条的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军人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二、附加刑
除了主刑外,对于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的行为,还可能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罚金的数额通常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以及犯罪人的经济状况等因素来确定。
三、其他处理措施
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如果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的行为造成军人伤害、死亡的,应当按照处罚较重的犯罪规定定罪处罚。
四、特殊情节的处理
如果行为人故意阻碍武装部队军事行动,并造成严重后果的,将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如果行为人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且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的情节严重,可能会受到更严厉的处罚。
五、法律解释与适用
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的行为,就足以构成本罪,不需要实际对军人执行职务产生严重妨害的后果。
在认定是否构成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时,需要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客观行为以及造成的后果等因素。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百六十八条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军人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故意阻碍武装部队军事行动,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以上则是关于“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的详细内容,法头条小编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法头条的在线律师。
2025年最新刑法知识法律头条
最新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