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征收土地需要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后,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告并组织实施。在征收过程中,需要进行土地现状调查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并公告征收范围、土地现状、征收目的、补偿标准、安置方式和社会保障等信息。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村民委员会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将被听取,并且在补偿安置方案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时,应组织听证会进行修改。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征收预公告”的相关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021修订)》中的内容规定:第26条 需要征收土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认为符合《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的,应当发布征收土地预公告,并开展拟征收土地现状调查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这表明,发布征收预公告是征收土地程序中的一个环节,但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进行征收。征收土地还需要满足其他法定条件和程序,包括开展土地现状调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并且最终是否进行征收还需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和决策。因此,仅仅发布征收预公告并不能确定一定会进行征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021修订)》第二十六条
需要征收土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认为符合《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的,应当发布征收土地预公告,并开展拟征收土地现状调查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土地征收需要执行的程序包括多个步骤,这些步骤通常依据国家或地区的具体法律法规来规定。以下是一个典型的土地征收程序概览:
发布拟征地通告:由市、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在被征收土地所在地的村、组范围内发布征地通告,告知被征土地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征地范围、面积、补偿方式、补偿标准、安置途径以及征地用途等。
土地现状调查及确认:国土资源部门会同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实地调查被征土地的四至边界、土地用途、土地面积,地上附着物种类、数量、规格等,并由双方共同确认调查结果。
征询意见,组织征地听证:在征地依法报批前,国土资源部门应告知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对拟征土地的补偿标准、安置途径有申请听证的权利。如果当事人申请听证,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听证。
征地材料的组织、审核及上报: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征地情况调查结果和县人民政府拟定的征地补偿标准、安置方案,以及建设项目的相关材料,依法拟定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收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编制建设用地呈报说明书,经过县级人民政府初步审核同意后,由县级人民政府正式行文报批。
征地公告:经依法批准征地项目后,市、县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要及时进行征地的两公告,即征收土地公告和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公告。
补偿安置方案的实施:如果被征地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国土部门制定的补偿、安置方案得到了批准,他们将开始实施这个方案,这可能包括向被征地者支付补偿款和提供其他形式的安置。
以上则是关于“征收预公告”的详细内容,法头条小编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法头条的在线律师。
2025年最新土地征收法律头条
最新法律法规
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2025有效)
发布时间:2025-04-25西宁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程序规定(2025完整版)
发布时间: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