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驾驶是一种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不仅威胁公共安全,也违反了我国的法律法规。对于此类违法行为,我国法律体系规定了严格的行政处罚措施,包括罚款、暂扣或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并可处以行政拘留。
对于酒驾违法行为如何进行行政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将面临如下行政处罚:首次饮酒驾驶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再次饮酒驾驶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同时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此外,如果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将依照刑法相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同时终身禁驾。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危险驾驶罪)
醉驾与饮酒驾车的血液酒精浓度界限是多少?
对于醉驾与饮酒驾车的血液酒精浓度界限有着明确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19522-2010)的相关规定,驾驶机动车时,血液中的酒精含量是判断酒后驾驶和醉酒驾驶的重要依据。
驾驶人员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或超过20毫克但未达到80毫克的,属于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而当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或超过80毫克时,则构成醉酒后驾驶机动车。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2. 《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19522-2010)规定了饮酒后驾车和醉酒后驾车的血液酒精浓度阈值,即每100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分别为20毫克和80毫克。
我国对酒驾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力度大、措施严,旨在通过严厉的法律手段遏制酒驾行为,保护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和道路交通秩序。每一位驾驶员都应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做到“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共同维护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和社会公共利益。
『温馨提示』不同地区的法院在审判尺度上可能存在一些差异,因此当您遇到法律问题时,我们建议您尽快寻求专业律师的咨询。法头条作为您身边的法律服务平台,拥有3万+高效率、服务评价好的专业律师团队,您可以直接在线咨询我们,省时又省心!
2025年最新酒驾醉驾法律头条
最新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