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流言蜚语虽然不像具体伤害行为会造成身体上的受伤,但可能会对当事人的精神或心理上造成较大的伤害。这其中还包含了多种不同的内容,如果有想要了解的,下面就可以跟随法头条小编来一探究竟吧。
需要结合实际的情况。如果行为人散布谣言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那么就要承担民事责任。如果是散布谣言,谎报一些情况或通过其他方式扰乱公共秩序的,甚至是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还没有构成犯罪的,也可以给予行政处罚,进行拘留和罚款。而如果编造虚假的情况,在网路上或其他媒体进行传播,或明知是虚假信息,却还选择在网络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就会被判处管制、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当发现有人在网络上造谣后,是可以通过截屏、录音以及录屏等方式将证据收集起来,并在报警的时候将这些证据交给警方。只要情况属实,就会根据情节、影响程度给予行为人不同的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
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犯罪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适用第三款规定。
以上就是关于网络造谣这一方面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如果大家还有其他详细的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欢迎咨询法头条,这里会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律师来为您提供专业的服务。
2025年最新刑事处罚法律头条
最新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