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岛封关将于2025年12月18日启动。这一消息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海南自贸港将成为全球首个以“境内关外”模式运行的超大型自由贸易港。下面小编将从封关时间、政策框架、法律意义三个维度展开分析,帮助公众理解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的内涵与影响。
根据2025年7月23日国新办发布会信息,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时间已明确为2025年12月18日。
日期具有象征意义。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选择同一日期启动封关,彰显了中国持续扩大开放的决心。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封关运作将为“十五五”期间海南自贸港全面建成提供关键支撑。
从政策准备来看,海南已进入封关冲刺阶段。封关所需的硬件设施(如海口新海港、三亚凤凰机场等10个“二线口岸”)已通过国家验收,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海关智慧监管平台等软件系统全面建成。
压力测试演练覆盖全岛64个重点领域,累计开展“全流程、全要素、全覆盖”测试超200次,确保“管得住”与“放得开”的平衡。
封关并非“封岛”。封关后海南与国际的联系将更加紧密,人员、货物、资金、数据等要素流动将更自由;与内地的联系则通过“二线管住”实现精准监管,除部分特殊货物外,大多数商品和人员进出海南岛仍按现行规定管理,无需额外办理证件。
海南自贸港封关政策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为法律基础,构建了“四个更加”的制度体系,其核心规则可概括为以下四方面:
1. 货物贸易:零关税政策全面升级
封关后,“零关税”商品范围将从现行1900个税目扩大至6600个税目,占全部商品税目的74%,较封关前提高53个百分点。
进口游艇、飞机等高端消费品的关税将大幅降低,岛内企业进口生产设备、原材料可享受免征进口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的“三免”政策。加工增值超过30%的货物内销内地时,可免征关税,这一政策将吸引全球制造业向海南集聚。
2. 贸易管理:负面清单与开放措施并行
商务部已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禁止、限制进出口货物、物品清单》,首次系统列明管理边界。清单取消了60个商品编码的旧机电产品进口许可证,覆盖80%的旧机电产品;允许38类商品在海南开展保税维修,实现全国最高开放水平。
3. 人员流动:85国免签政策落地
根据发布会信息,海南将对85个国家人员实施免签入境政策,免签停留期限延长至30天。同时,允许境外人员担任海南自贸港内法定机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法定代表人,突破了此前外资企业高管国籍限制。
4. 资金流动:跨境支付与兑换自由化
封关后,海南将试点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体系,允许企业跨境资金自由划转。个人方面,符合条件的境外人员可在海南开立自由贸易账户(FT账户),实现境内外的资金自由兑换。
2025年最新金融证券法律头条
最新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