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因团建途中遭遇车祸,至今昏迷4个月,医疗费已超60万元。其家属反映,因无法查明事故具体成因,交警仅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证明》而未定责,肇事方拒绝协商赔偿,家庭陷入经济与维权双重困境。那具体该如何维权呢,下面小编为您具体分析解答。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交警在无法查明事故成因时,可出具事故证明。此时,受害方需主动补充证据:
1. 调取监控与行车记录仪:若事故路段有公共监控或肇事车辆安装行车记录仪,可申请法院调取录像,还原事故经过。
2. 申请司法鉴定:委托专业机构对车辆速度、碰撞痕迹、行人动态进行鉴定。例如,山东交通学院司法鉴定中心曾通过车体损伤分析,推断事故发生时行人是否处于行走状态。
3. 收集证人证言:寻找目击者或知情者,记录联系方式及陈述内容,必要时申请证人出庭作证。
即使交警未定责,法院仍可依据《民法典》第1213条,判决侵权方承担赔偿责任。上海某案中,法院根据车辆制动痕迹、行人倒地位置等证据,认定肇事方承担70%责任。
若受害方急需医疗费,可向法院申请先予执行,要求肇事方或保险公司先行支付部分赔偿款。
事故发生后立即拨打122报警,并通知保险公司。有人员受伤需第一时间拨打120,同时用手机拍摄现场照片、视频,记录车辆位置、刹车痕迹、行人状态等关键信息。
在交警出具事故认定书或证明后,可与肇事方及其保险公司协商赔偿方案。对方拒绝协商,则可申请交管部门调解,或通过“道交一体化平台”在线调解。
保险公司对车辆损失定损后,受害方可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伤残鉴定。申请法院委托司法鉴定机构评定伤残等级,作为索赔依据。
协商、调解无果,需在3年诉讼时效内起诉。法院判决后,若对方拒不履行,可申请强制执行,冻结其银行账户、查封财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2025年最新交通事故赔偿法律头条
最新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