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我国正式实施《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标志着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进入实质阶段。该制度以“自愿、弹性”为核心原则,赋予职工在法定退休年龄基础上提前或延迟退休的选择权。下面小编为您介绍更多相关细节内容。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男职工法定退休年龄从60周岁逐步延迟至63周岁,女职工从50周岁、55周岁分别延迟至55周岁、58周岁。
职工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缴费年限后,可自愿选择提前退休,提前时间最长不超过3年,且不得低于原法定退休年龄(男60周岁、女50周岁或55周岁)。例如,1972年9月出生的男职工,改革后法定退休年龄为62周岁,若满足最低缴费年限,可在60周岁至62周岁之间选择退休。
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经与单位协商一致,可延迟退休,延迟时间最长不超过3年。例如,前述男职工若单位同意,可在62周岁至65周岁之间延迟退休。
不一样。
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为: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提前退休缩短缴费年限,直接导致基础养老金减少。例如,某职工按正常退休年龄缴费30年,基础养老金为1500元;若提前5年退休,缴费年限减至25年,基础养老金降至1250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公式为: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提前退休增加计发月数(如50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95个月,60岁为139个月),同时减少个人账户储存额,双重因素导致个人账户养老金减少。
对于1996年前参保的职工,过渡性养老金与缴费年限挂钩。提前退休减少视同缴费年限,进一步拉低养老金总额。
每年养老金调整中,挂钩调整部分与缴费年限直接相关。例如,某省规定缴费年限每增加1年,养老金增加3元。提前退休者因缴费年限减少,每年调整金额低于正常退休者。
以缴费基数为当地社平工资60%的职工为例,提前5年退休可能导致养老金每月减少约500元,且因缴费年限减少,未来每年养老金调整金额减少约15元,累计损失显著。
最新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