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是维护公共秩序、保障市民生活环境的重要环节,而城管作为执法主体,其职责范围与执法权限一直备受关注。那么,城管部门是否提供24小时举报电话,以便市民及时反馈占道经营、环境卫生等城市管理问题;城管在执法过程中是否具备没收小摊贩物品的权力,以及该权力的行使需遵循哪些法定程序与规范。
根据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服务热线“12319”的官方定位及部分城市实践,2025年城管部门已普遍建立24小时举报电话机制。
该热线作为全国建设行业公益服务专用号码,覆盖公交、供水、燃气、供热及违章建筑、占道经营、环境卫生等城市管理全领域,成为市民反馈问题的核心渠道。
例如,深圳市明确将“12319”与“12345”并列为24小时城管投诉电话,杭州市则通过数字化平台整合热线资源,实现全天候受理。
此类机制不仅提升了问题响应效率,更通过“统一受理、分类处置”模式,确保市民诉求直达责任部门,形成“投诉-处理-反馈”的闭环管理。这一举措既强化了公众对城市管理的参与感,也倒逼城管部门提升执法透明度与规范性。
城管在特定情形下具备扣押小摊贩物品的权力,但需严格遵循法定程序。
依据《行政强制法》及《城市管理执法办法》,当摊贩存在占道经营、无照经营等违法行为时,城管可依法采取查封、扣押措施,但需当场出具《暂扣通知书》,明确物品清单、领取期限及救济途径。
例如,扣押工具需与违法行为直接相关,且扣押期限不得超过法定时限。同时,被扣押物品需由城管部门妥善保管,不得擅自处置或损毁。
若城管未履行告知义务、未出具执法文书或超期扣押,则构成程序违法,当事人可通过行政复议或诉讼维护权益。
这一制度设计既赋予城管必要的执法手段,也通过程序规范防止权力滥用,确保行政处罚与当事人权利救济的平衡。
最新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