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不能履行是指合同的一方或双方由于某种原因或法定情形,无法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或期限履行合同义务的状态。当合同出现不能履行的情况时,受影响的一方通常有权要求对方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或者寻求法律途径来解除合同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需要注意,在某些情况下,如不可抗力导致的合同不能履行,可能可以根据法律规定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关于“2025合同不能履行的认定标准有哪些?”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听听法头条法务给出了哪些意见吧。
2025年合同不能履行的认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1、合同履行成本过高,超过当事人可预见的范围;
2、标的物灭失;
3、标的物被依法规定为限制流通物;
4、不可抗力,如自然灾害、战争、政府行为等。
相关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八十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钱债务或者履行非金钱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可以请求履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法律上或者事实上不能履行;
(二)债务的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或者履行费用过高;
(三)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请求履行。
有前款规定的除外情形之一,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终止合同权利义务关系,但是不影响违约责任的承担。
第五百九十条 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
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免除其违约责任。
合同不能履行的法律后果主要包括:
1、承担违约责任:违约方需承担包括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等在内的责任。
2、合同解除:在合同规定的履行期限内未能履行合同义务,守约方有权解除合同。
3、信誉受损:违约行为可能会对当事人的商业声誉和业务发展造成损害。
4、法律诉讼:守约方可能会通过起诉、仲裁等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资产冻结:在执行过程中,违约方资产可能会被法院冻结,以保障守约方的合法权益。
相关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八十三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在履行义务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后,对方还有其他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第五百八十四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
以上是关于“2025合同不能履行的认定标准有哪些?”的详细内容,法头条法务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法头条的在线律师。
2025年最新合同履行法律头条
最新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