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证据是指在刑事诉讼中,通过违反法定程序、侵犯公民基本权利或其他法律法规禁止的方式获取的证据。刑事诉讼法体系中,非法证据的界定及其排除原则具有重要意义,旨在维护司法公正和保护人权。
非法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如何界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非法证据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取证主体不合法,即非侦查机关或无权进行侦查活动的组织、个人获取的证据;二是取证程序违法,包括但不限于使用暴力、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手段获取口供、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或者未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步骤收集物证、书证等;三是取证内容侵犯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如隐私权、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等。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明确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2.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对非法证据的认定标准、排除程序及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当事人如何申请排除非法证据?
刑事诉讼中,排除非法证据是指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对那些违反法定程序收集,或者以其他非法手段获取,并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证据不予采纳。当事人申请排除非法证据,主要是基于保障自身合法权益以及维护司法公正的原则。
当事人申请排除非法证据的步骤通常如下:
1. 发现并提出:当事人或其辩护人在庭审过程中发现可能存在非法取证行为的证据时,应当及时向法庭提出,明确指出该证据存在的非法性及其理由。
2. 提供依据和线索:当事人应尽可能提供相关的事实依据和线索,如证明侦查机关在收集证据过程中存在刑讯逼供、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手段的证据材料。
3. 法庭审查:法院接到申请后,应当对该证据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必要时可以要求检察机关或者侦查机关提供相关证据材料或者说明情况。
4. 作出决定:如果法庭确认该证据确系通过非法手段取得,且严重影响公正审判的,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为定案根据。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明确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2.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也详细规定了非法证据的认定标准和排除程序。
非法证据的界定和排除是保障刑事诉讼公正、公平的重要机制,体现了我国刑事法治的人权保障理念。律师在实际工作中应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坚决抵制非法取证行为,确保所有进入法庭的证据均符合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的要求,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司法公正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温馨提示』以上是法头条法务对“非法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如何界定”问题的解答,如果您需要更多法律支持,请到法头条进行咨询。
2025年最新刑事诉讼法律头条
最新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