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得利

不当得利

更新时间:2025-09-04

不当得利立案需要什么材料?

不当得利作为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常见情形,通常通过返还财产解决,但特定情形下可能涉及刑事责任。司法实践中,不当得利与刑事犯罪的界限、立案所需材料等问题常引发争议。

女子错转同名同姓收款方两万元,对方拒绝还款合法吗?

李女士因委托妹夫通过支付宝转账2万元归还朋友借款,却因收款方同名同姓且账号后缀被隐藏,误将款项转入陌生人李先生的账户。发现错误后,李女士立即联系支付宝客服协调,并多次与李先生沟通,但对方不仅拒绝还款,还删除收款记录、否认收到款项。经法院审理,最终判决李先生构成不当得利,需返还2万元及利息。下面小编为您详细分析解读。

男孩因910元车费轻生司机应担责吗?

19岁男孩小郭在打车时,因操作失误将100元车费误付为1010元,司机收款后未提醒且拒绝退款。在多次索要无果后,小郭因心理崩溃选择喝农药自杀。司机是否需为男孩的死亡承担法律责任?不当得利行为若间接导致他人死亡,是否构成刑事犯罪?下面小编为您解析相关问题。

相关阅读

不当得利的追诉期是多长时间?

不当得利的追诉期是多长时间?不当得利的追诉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一般是三年。对于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不当得利,是指没有法律根据,使他人受到损失而自己获得了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有四:一方获得利益;他方受到损失;获得利益和受到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获得利益没有合法根据。不当得利是一种法律事实,是债的发生根据。不当得利引起的债完全是基于法律的规定,而不是基于当事人的意思,因此,它不属于民事法律行为。法头条网小编为您带来更多细节介绍。

TOP
Copyright © 2025 法头条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