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群体犯罪

外国网红在中国街头栽赃路人,是否构成扰乱公共秩序罪?

时间:2025-07-18 10:08:27 浏览: 分类:特殊群体犯罪
您的位置:法头条 > 刑事纠纷 > 特殊群体犯罪

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部分外国网红为博取流量,在中国街头制造争议性事件,甚至通过栽赃路人、虚构事实等手段引发舆论关注。此类行为不仅损害他人名誉,更可能扰乱社会公共秩序。与此同时,公众普遍关注: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实施违法行为是否适用中国法律?中国司法机关是否有权对其判刑?

外国网红在中国街头栽赃路人,是否构成扰乱公共秩序罪?

  根据中国法律,扰乱公共秩序罪需满足“行为破坏社会正常管理秩序”的构成要件。外国网红栽赃路人可能涉及以下法律责任:

  1. 行为性质认定

  栽赃行为通过编造虚假信息、煽动群体对立,导致公共场所秩序混乱(如交通阻塞、群体聚集等),则可能构成《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规定的“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

  行为未达到刑事犯罪标准,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可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以“扰乱公共场所秩序”处以行政拘留或罚款。

  2. 主观故意与后果关联

  行为人需具备主观故意,即明知栽赃行为会引发社会混乱仍实施。以流量牟利为目的,可能被认定为“情节严重”。

  客观后果需达到“扰乱社会秩序”程度,如引发网络舆情危机、线下冲突等。

  3. 法律适用原则

  中国法律对扰乱公共秩序的认定不区分国籍,外国人与中国公民享有同等权利,亦承担同等义务。

外国人在中国犯罪中国可以判刑吗?

  中国司法机关对外国人犯罪的管辖权基于属地原则,即犯罪行为发生在中国境内,均适用中国法律。具体分析如下:

  1. 属地管辖权

  根据《刑法》第六条,凡在中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均适用中国刑法。此处“领域”包括领土、领空及船舶、航空器等。

  外国人犯罪的管辖权不因其国籍或身份豁免,仅外交人员等特定主体可能享有有限豁免权,但需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2. 法律适用平等性

  中国法律明确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外国人与中国公民在定罪量刑上无本质差异。

  行为同时触犯中国法律与外国法律,中国司法机关仅依据中国法律处理,不因外国法律差异而减免责任。

  3. 判决执行与引渡问题

  外国籍罪犯在中国服刑期间,其国籍国可通过外交途径提出探视或减刑申请,但最终决定权在中国司法机关。

  罪犯逃往境外,中国可通过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如引渡条约)追究其责任,但需以双边协议为前提。

阅读全文

2025年最新特殊群体犯罪法律头条

查看更多

有问题找本地律师

地区精选律师

更多优选律师

最新法律头条

查看更多

最新法律法规

查看更多
TOP
Copyright © 2025 法头条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