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学生出轨是否会被开除学籍”成为公众热议话题。从法律与校规的双重视角审视,学生私生活与学校管理权的边界、开除学籍的法定条件,是理解这一问题的核心。下面小编将从“出轨是否构成开除理由”及“学校开除学生的法定条件”两方面展开分析,结合典型案例与法律条文,为公众厘清争议焦点。
学生出轨本身不构成学校开除学籍的直接法定理由,但若行为违反校规或造成严重后果,可能触发纪律处分。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校开除学生的核心条件是“违反法律法规构成犯罪”或“严重违反校规且造成重大影响”。
出轨属于道德范畴的私生活问题,除非涉及重婚、与他人同居等违法行为,否则不构成刑事犯罪。
如果有校规明确将“严重违背公序良俗且损害学校声誉”列为开除条件,且学生行为符合该条款,学校可能据此处分。但此类条款的合法性存疑:根据《立法法》,学校无权创设超越上位法的处罚规则。
在司法实践中,学校以出轨为由开除学生,需严格审查校规合法性及行为严重性,否则可能面临司法审查风险。
学校开除学生的条件需同时满足“法定情形”与“程序正当”双重标准,核心依据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五十二条。
1. 违法犯罪行为:学生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或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且性质恶劣。某大学生因贩卖毒品被判刑,学校依法开除其学籍。
2. 学术不端:学位论文、研究成果存在抄袭、篡改等行为且情节严重。某高校博士生因论文抄袭被撤销学位并开除,即属此类。
3. 考试作弊: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或替考等严重违规行为。具体有,某学生因在国家级考试中作弊,被学校开除。
4. 扰乱秩序:多次违反校规且屡教不改,或行为严重干扰教学秩序。某学生因长期旷课、打架斗殴,经多次处分后仍不改正,最终被开除。
程序方面,学校需履行调查取证、听取学生申辩、书面告知处分决定等流程,确保学生合法权益。若程序违法,即使学生行为符合开除条件,处分也可能被撤销。
2025年最新行政许可法律头条
最新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