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知识

同村村民之间宅基地转让可以确权吗?

时间:2025-05-19 11:02:48 浏览: 分类:房产知识
您的位置:法头条 > 房产问题 > 房产知识

宅基地转让与确权需以法律框架为基准,既要保障集体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也要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同村村民间的合法转让可通过确权实现权益固化,但转让后原则上不得再申请新宅基地,体现了“一户一宅”原则的刚性约束。

同村村民之间宅基地转让可以确权吗?

  同村村民之间的宅基地转让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可以确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宅基地属于农村集体所有,其转让有严格限制。

  转让双方必须均为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这是转让的基础条件,因为只有本村成员才具备享有本村宅基地权益的资格。

  转让行为需经过村集体同意,村集体对宅基地的分配和使用具有管理和监督职责,未经同意的私自转让不具备合法性。

  要符合 “一户一宅” 规定,若受让人已有宅基地且不符合分户等可拥有多宅的特殊情形,那么此次转让可能无法确权。

  此外,转让双方需签订合法有效的书面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并按照规定办理宅基地使用权变更登记等手续。

  只有同时满足这些条件,转让的宅基地才能够依法进行确权,从而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宅基地转让后还能申请宅基地吗?

  一般情况下,宅基地转让后不能再申请宅基地。

  我国实行 “一户一宅” 政策,旨在保障农村居民基本居住需求的同时,合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

  当村民将宅基地转让出去后,便意味着主动放弃了该宅基地的相关权益,从申请条件上看,已不符合再次申请宅基地的要求。

  或者所在村集体有多余且符合规划的宅基地资源,同时村民委员会同意,经相关部门审批,也存在重新获取宅基地建房资格的可能性,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且需满足严格条件。

  总之,农村宅基地的转让与申请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和严格程序,村民在进行相关操作时务必了解并遵循这些规定,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和纠纷。

阅读全文

2025年最新房产知识法律头条

查看更多

有问题找本地律师

地区精选律师

更多优选律师

最新法律头条

查看更多

最新法律法规

查看更多
TOP
Copyright © 2025 法头条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