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他人名义签署的合同是无效的,且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撤销该合同。在签订合同时,双方都应使用真实姓名,并确保合同内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关于“2025假冒他人名义签署的合同有效吗?”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听听法头条法务给出了哪些意见吧。
假冒他人名义签署的合同是无效的。因为这不是合同当事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冒名行为是指冒用他人身份并以他人的名义处分财产或者从事其他民事活动的行为,这种行为违背了合同当事人的真实意愿,破坏了市场交易的公平、公正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的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是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是意思表示真实;三是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也明确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在假冒他人名义签署合同的情况下,受欺诈方同样有权请求撤销该合同。
相关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七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四百九十条 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签合同使用假名字是违法的。一方当事人使用假名字与对方签订合同,本身是一种欺诈行为。这种行为可能导致合同无效,因为使用假名字意味着没有适格的民事主体。如果能获知使用假名字一方的真实身份信息,并且证明合同系其签署,同时该方具有民事主体资格,那么该合同就属于有欺诈情形的合同。对于被欺骗一方来说,有权向法院申请撤销合同,并要求对方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
如果使用假名字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且主观上有非法占有目的,那么该行为还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相关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以上是关于“2025假冒他人名义签署的合同有效吗?”的详细内容,法头条法务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法头条的在线律师。
2025年最新合同订立法律头条
最新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