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行为属于非法集资?常见手段有:(一)承诺高额回报;(二)编造虚假项目或订立陷阱合同;(三)混淆投资理财概念;(四)用合法的外衣或名人效应骗取群众的信任;(五)利用网络,通过虚拟空间实施犯罪、逃避打击;(六)利用精神、人身强制或亲情诱骗,不断扩大受害群体等。非法集资是指实施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从而构成的犯罪。非法集资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罪名,在实践中从事非法集资活动的行为人一般根据具体情形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论处。法头条网为您带来更多细节方面介绍。
具体行为包括但不限于:
承诺高额回报:不法分子为吸引群众上当受骗,往往编造“天上掉馅饼”、“一夜成富翁”的神话,通过暴利引诱许诺投资者高额回报。
编造虚假项目:不法分子大多通过注册合法的公司或企业,打着响应国家产业政策、支持新农村建设等旗号,编造虚假项目,承诺高额固定收益,骗取社会公众投资。
以虚假宣传造势:不法分子为了骗取社会公众信任,采取聘请明星代言、在著名报刊上刊登专访文章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制造虚假声势,骗取社会公众投资。
利用亲情诱骗:不法分子往往利用亲戚、朋友、同乡等关系,用高额回报诱惑社会公众参与投资。
向公安机关报案: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举报。因此,非法集资诈骗的受害者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提供详细的案情和证据,由公安机关进行立案侦查。
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因此,非法集资诈骗的受害者可以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向法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侵权人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零一条 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第一百一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犯罪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适用第三款规定。
以上就是关于“哪些行为属于非法集资?”的详细内容,法头条法务已在上文进行详细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您有相关问题也都可以咨询法头条网,法头条为您提供专业服务。
2025年最新金融证券法律头条
最新法律法规
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2025有效)
发布时间:2025-04-25西宁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程序规定(2025完整版)
发布时间:2025-04-25